成员分享

梦开始的地方——祝贺毕业生徐晖同学入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2016-10-12)

Date:2016-10-12 22:59    Author:jiang   

       厦门大学坐落于厦门岛南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背靠五老峰,与南普陀寺毗邻而居。外有迷人的白城海滩,蜿蜒的环岛干道,内有婀娜的芙蓉湖,深邃的情人谷。厦大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发祥地。2005年9月17号,我有幸进入这所优美的大学,开始了梦想的征程。

       大学的生活好似一条流淌的小河,时而平静,时而泛起涟漪。不管是在漳州校区的两年,还是在本部的两年时间里,都可以尽情领略厦大的人、厦大的风情、厦大的底蕴。一边是现代时尚、硬件一流、锐意进取、生机勃勃的先锋,一边则是拥有如诗如画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朴的人文艺术的大师。

       厦大的美不仅在于她的活泼、风景、人文、韵味,还在于她浓厚的学术氛围。我的科学研究之路便是从此而开始。

       2007年的暑假,我通过育苗基金项目进入夏海平教授课题组大家庭,成为Xia Group中的一员。彼时,夏组的规模还不够壮大,实验室仍在旧化学楼南楼。现在的张弘老师在那时还是我们口中的“师姐”。那是张弘师姐博士生涯的最后一个月,并且我有幸参加了她的博士答辩,一场现场评审感慨“我所见过最好的博士论文答辩”。这场答辩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尚未涉及真正科研的小子而言,内心充满了崇敬与膜拜之情,也燃起了倾心科研的向往与憧憬。

       刚入夏组,夏老师便让我拜入大师兄龚磊的门下,龚磊师兄是夏组无可辩驳产出成果最丰盛的一位兄长,他丰富多彩的实验技能以及对科研忘我的探索精神一直感染着我,陪伴着我多年以来的科研之路。一年之后他出国了,去了德国做博后。他的夫人玉妹师姐开始指导我的实验。在玉妹师姐的悉心指导下,我的金属有机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大三的育苗基金项目和大四的毕业设计也多亏了玉妹师姐的指导和教诲,最后都圆满结题。

       2009年,我获得厦大硕士生的保送资格,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实验得要自己探索了,再也没有师兄师姐在前面探路了。这个时候的科研可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是艰难的、困惑的、充满曲折的。我尝试过“铱苯”的合成、“锇苯”、“钌苯”的扩环反应、铱杂五元环化合物和炔烃、烯烃的反应等等,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2010年,玉妹师姐也出国了,去德国拿到了洪堡基金。林然师姐成为我前进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教会我更多的实验技能和科研内涵。就在这一年,远在美国的林志群老师回国参加了这年的中国化学会年会。夏老师和林老师讨论到了当时热门的一种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夏老师十分信任我,将这个重要的合作课题交给我来负责。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开始合成了一系列基于金属杂芳香化合物的光敏化剂。

       这个课题于我而言,有两个极大的好处。其一,我把组里知名的一些金属杂环化合物挨个合成了个遍,诸如“金属苯”、“金属杂呋喃”、“金属杂吡啶”、“金属杂戊搭炔”、“金属杂戊搭烯”等等;并且在合成金属杂芳香化合物的过程中,还要合成相关的有机小分子配体。这一过程无形之中大大提高了我在合成和分离上的能力和技巧。其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应用的大门,让我思考合成出来的化合物终究是要想办法把它们运用在某些有意义的领域;同时也是另一种全新的知识,这种新的领域丰富了我的化学视野。

       2012年,林然师姐去了香港科技大学。此间的我,已然成长为一员独当一面的“师兄”。我也早已开始带着自己的小师弟、小师妹做起了实验。这是夏组传承的生命力,也是一种魅力。在接受学习和主动授予的过程中,双方都在成长,双方都在进步。

2010年夏组卢嘉锡楼合影留念
 
2011年夏组嘉庚广场合影留念
 
2012年夏组南靖土楼合影留念

       为了更好地研究金属杂芳香化合物在光敏化剂中的应用,在夏老师的强力支持下,我于2012年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林志群教授课题组进行交流学习。在那里,我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金属有机是一门交叉的学科,知识面横跨有机和无机两个方面。在夏组学到的是不仅是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扎实的实验技能、发散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好比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一种武功“九阳神功”,练了这种武功,有其作为基础,学其他任何的武功都很快。在美国交流期间,我的研究方向转到了聚合物和纳米材料方面,就是基于在夏组训练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使得我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效率较高的学会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最终收获实验成果。

2013年美国交流期间Lin Group Stone Mountain Park合影留念

       同时,美国的留学生涯给予我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人际、新的价值观、新的人生观。

       2014年,留学归国,我又回到厦大夏组大家庭。

       2015年,在夏老师的倾心指导下,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完成的那一刻,心中满满的感激之情。

       感谢夏老师在我本科期间,就让我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和学术熏陶;

       感谢夏老师在我硕士期间,不拘一格让我负责交叉性和前瞻性课题;

       感谢夏老师在我博士期间,送我去美国交流学习,增长见闻和见识;

       感谢夏老师在我毕业之后,仍然十分热心推荐我进入高校就职。

       感谢夏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十载春秋,一同度过;俯仰之间,酸甜苦辣;诗情画意,沧海桑田。

       从2005到2015,十年的经历,十年的积累,十年的沉淀,绚烂多姿的生活,波澜壮阔的际遇,感谢生命中有你们。

2015年夏组环岛路合影留念

       俊采星驰的夏组里面,我只是平庸的那一个。星光熠熠的夏组里面,我也不是闪耀的那一颗。但我从不会停止追赶走在前面人的脚步,这如同我喜爱的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Haruno Sakura的心境一样。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师恩无尽处。惟有更加努力向上,奋发拼搏,才能回馈夏组大家庭的培养之恩情。

       2016年,如今的我进入了南京工业大学,也成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要向着新的课题发出新的挑战。我辈自当秉承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铭记夏组“永不放弃的探索,永无止境的创新”的组训,争取在未来闯出一片天地。

2016年10月12日

徐晖


       

上一篇:赴学术盛会,赏济州秋景——参加首届美国化学会亚太地区国际会议(韩国)(2017-11-1...
下一篇:回首厦门——2012年博士毕业生赵茜怡(2013-04-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