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分享

高分子表征技术暑期学校总结(2018-07-06)

Date:2018-08-06 10:16    Author:jiang   

       首先感谢能源材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资助我,为我提供这次机会赴北京大学参加“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分子表征技术”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是由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联合推出的,本次“高分子表征技术”的负责老师是北京大学张文彬教授,课程宗旨是“教室有界,知识无疆,有教无类,共同进步”,这也是北京大学首次举办高分子表征类的暑期学校。本次暑期学校一共有五位任课老师,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Pro. Sasha Mykhaylyk教授了小角X射线衍射(SAXS)的课程;来自法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中心(CNRS)的Pro. Bernard Lotz教授了结晶高分子电子衍射的课程;来自美国图灵大学的Pro. Scott Grayson教授了MALDI-TOF的课程;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ro. Cole A. Deforest教授了光刻和光自由基聚合的课程;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Pro. Richard J. Spontak教授了三维电镜呈像(3D-TEMT)的课程。授课时间为2018年7月25日-2018年8月3日,一共8天。
       参与本次暑期学校是因为我研究的领域为含金属高分子溶液相自组装,十分依赖相关表征技术。参加本次暑期学校为我打好了高分子表征相关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选择正确的表征方法、实验参数、得到漂亮可信的表征结果以及能够清晰地思考如何恰当地理解和诠释实验结果。八天的课程强度很高,既包含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也开展了具体的演示实验,我参与了电子衍射相关的实验课程,并对自带样品进行了表征。经过八天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仪器的理论知识,并且获得了结业证书(附图1)及“优秀学员”奖项(附图2-3)。通过暑期学校我结识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振迪教授课题组的严笑云师兄以及北京大学优秀的课程助教邵宇师兄,他们对我的工作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建议。
通过参加本次暑期,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1)通过为期八天的暑期学校的学习,我掌握了小角X射线衍射(SAXS)、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MALDI-TOF、三维透射电子显微镜呈像(3D-TEMT)以及光刻相关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仪器原理、适用范围、实验参数、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校正。
       2)其中我对Pro. Lotz教授的结晶高分子电子衍射技术感受最为深刻。Pro. Lotz是全世界范围内知名的结晶高分子电子衍射技术方面的学者,他最早利用电子衍射技术提出高分子α-螺旋结构的科学家之一。Pro. Lotz已经80岁高龄,仍然坚持和我们保持一样的作息,他的讲授诙谐幽默又逻辑严密,在教授理论之外他还参与了实验课程的教授,整个过程十分耐心,对于衍射图像的讲解非常的生动形象。我在参与本课程之前对电子衍射成像的了解非常浅薄,在参与了本次课程之后不仅掌握了其实验原理、实验技巧并且还对本课题组的样品进行了测试表征,虽然实验结果较为初步,但是却有着意料之外的发现。我在之后的研究之中努力把这项表征技术和现有的工作结合起来。
       3)在参加暑期学校的过程中我结识很多高分子物理领域的前辈同行,其中华南理工大学陈振迪老师课题组的严笑云师兄和北京大学张文彬课题组的邵宇师兄对我的课题和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非常感谢他们的建议,让我对我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尝试这些想法,在必要的时候开展合作。
       最后再次感谢能源材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资助我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同时也感谢北京大学对本次课程的大力通入,本次课程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这样的“教室有界知识无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并教育着我,通过这次本期学校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开创更多新的化学。
附图:


图1:结业证书

图2:与北京大学张文彬研究员和高分子系主任陈尔强教授的合影

图3: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图4:与费家维同学在北京大学的合影


       

上一篇:卓庆德师兄与课题组成员经验交流(2019-03-17)
下一篇:仰古都遗韵,慕大家风范—参加第十三届氧气活化和均相催化氧化国际研讨会(2018-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