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课题组原创的金属杂戊搭炔容易合成了(2015-04-27)

Date:2015-04-27 22:28    Author:jiang   

       本课题组在高张力分子骨架构筑方面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 “Five-Membered Cyclic Metal Carbyne: Synthesis of Osmapentalynes by the Reactions of Osmapentalene with Allene, Alkyne, and Alkene” 为题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7189)。 小环内含有三键结构的分子骨架因其极大的环张力而难以构筑。在2013年,本课题组报道了首例五元环内金属卡拜化合物—金属杂戊搭炔(Nat. Chem., 2013, 5, 698),其具有丰富的化学反应性(Nat. Commun., 2014, 5, 3265;ACIE, 2014, 53, 6232)、独特的光谱性能及潜在的应用前景(ACIE, 2015, 54, 6181)。因此,发展构筑金属杂戊搭炔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们在金属杂戊搭烯并环丙烯分子骨架中发现sigma芳香性首次在不饱和体系中占据主导(ACIE, 2015, 54, 3102)。本工作中,通过该金属杂环丙烯的开环反应,构筑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的金属杂戊搭炔化合物,发现联烯、炔烃、烯烃都是有效的有机底物。因此,构筑金属杂戊搭炔分子骨架的方法现在更多了,金属杂戊搭炔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了。此外,所合成的金属杂戊搭炔可进一步衍生化,合成具有红区(~700 nm)强吸收性能的化合物,为这一全新芳香体系的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与朱军课题组理论计算的合作,发现金属杂戊搭烯衍生物中sp3杂化的碳原子具有明显的亲核性,因此与亲电性更强的烯烃(TCNE)反应速度更快。并通过理论计算,对产物的芳香性、光谱性能进行了证实和解释。该反应实现了金属杂戊搭烯向金属杂戊搭炔的转变,同时也是合成金属杂戊搭炔的一种新方法。

       该工作是在夏海平教授指导下,主要由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朱从青(第一作者)完成。硕士生杨宇惠和博士生罗明参与了部分表征工作。理论计算部分由朱军副教授完成,其指导的硕士生吴晶晶和范景兰参与了部分计算工作。

       该研究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资助下完成的。

       近年来,通过多方合作,我们对金属杂戊搭烯/炔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at. Chem., 2013, 5, 698;Nat. Commun., 2014, 5, 3265;ACIE, 2014, 53, 6232;ACIE, 2015, 54, 3102),建立了这一厦大原创的全新芳香化学体系。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502412/epdf

上一篇:不饱和三元环卤鎓离子的捕获(2015-11-17)
下一篇:一石二鸟:本课题组金属杂戊搭炔化学又一新进展(2015-03-30)

关闭